【环球网报道 前方记者 赵汗青】9月29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出口海外高铁用超大直径(13.19米)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机在中交天和总装车间顺利下线,即将用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雅万高铁工程建设项目,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高铁是方便人民出行的先进交通工具、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工程。但高铁建设并不容易,有时需要开凿隧道穿越河流建筑等障碍物,这时候就需要一款重器:盾构机。
盾构机是一种打隧道的神器,被中交天合的工作人员比喻为“穿山甲”,也被不少网友戏称为“土行孙”。用其建设的隧道可以助高铁跨江越海、下穿重要构筑物。这台盾构机将打出一个1.4公里长的隧道,可令印尼的雅万高铁工程从地下穿过高速公路和一条机场,盾构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地面沉降控制精度高、安全快速。此外盾构机还可以帮地铁穿过各种建筑障碍、助高速公路跨江越海。
雅万高铁是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示范工程项目,也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物资供应,到运营管理、人才培训、沿线综合开发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它连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至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公里,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 将两地车程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工程受到中国印尼两国元首的重视。
此台超大直径的盾构机耗时8个月完成,刀盘直径达13.19米,长约101米、重2600余吨,所开凿的隧道足够双向的高铁列车通行。这也成为中国首台出口海外高铁用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据介绍这样的盾构机全国只有三家企业能造,全世界也只有四家公司能造。中交天和设计研究院院长杨辉却表示他们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因为之前已经有8年的技术积累,对他们而言这些都已经是成熟的技术。
中交天和的技术也是在与时俱进的创新,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他们对该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设计,采用适宜的刀盘防结泥饼设计、泥水系统分层逆洗技术、智能防沉降控制技术、泥水循环系统自动控制等多项自创技术。
杨辉介绍说盾构机的技术也曾受西方国家的封锁,但这并没有阻碍住他们的研发与生产。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封锁反而推动了不少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目前其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5%。中国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进入由发达国家垄断的海外超大直径盾构市场。更让人骄傲的是完成项目的团队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队伍,杨院长自己是“85”后。
明年中交天和还将建造一座更大、更复杂的盾构机用于南京的过江隧道建设,并要与外国公司的产品竞争。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舆论往往对中国企业更为严苛,但他依然对中交天和的技术、对国内配套产业链的水平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