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甘肃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祁连山10万牛羊“下山”异地借牧

来源:新华社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0-16
摘要:这是10月15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拍摄的异地借牧途中的羊群(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引导农牧民走夏秋季节天然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以租田

 

这是10月15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拍摄的异地借牧途中的羊群(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引导农牧民走“夏秋季节天然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 每年10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有近50个村300多户农牧民10万余头(只)牛羊陆续到相距几十公里以外、海拔较低的玉米秸秆地中借牧。通过异地借牧,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粪污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这是10月15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拍摄的异地借牧途中的羊群(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引导农牧民走“夏秋季节天然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 每年10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有近50个村300多户农牧民10万余头(只)牛羊陆续到相距几十公里以外、海拔较低的玉米秸秆地中借牧。通过异地借牧,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粪污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这是10月15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拍摄的异地借牧途中的羊群(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引导农牧民走“夏秋季节天然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 每年10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有近50个村300多户农牧民10万余头(只)牛羊陆续到相距几十公里以外、海拔较低的玉米秸秆地中借牧。通过异地借牧,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粪污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这是10月15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拍摄的异地借牧途中的羊群准备穿越兰新客专涵洞(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引导农牧民走“夏秋季节天然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 每年10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有近50个村300多户农牧民10万余头(只)牛羊陆续到相距几十公里以外、海拔较低的玉米秸秆地中借牧。通过异地借牧,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粪污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这是10月15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拍摄的异地借牧途中的羊群。 近年来,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引导农牧民走“夏秋季节天然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 每年10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有近50个村300多户农牧民10万余头(只)牛羊陆续到相距几十公里以外、海拔较低的玉米秸秆地中借牧。通过异地借牧,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粪污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这是10月15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拍摄的到达异地借牧终点玉米秸秆地的羊群。 近年来,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引导农牧民走“夏秋季节天然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 每年10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有近50个村300多户农牧民10万余头(只)牛羊陆续到相距几十公里以外、海拔较低的玉米秸秆地中借牧。通过异地借牧,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粪污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这是10月15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拍摄的到达异地借牧终点玉米秸秆地的羊群(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引导农牧民走“夏秋季节天然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 每年10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有近50个村300多户农牧民10万余头(只)牛羊陆续到相距几十公里以外、海拔较低的玉米秸秆地中借牧。通过异地借牧,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粪污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版权所有 元方科技  技术支持:元方科技 E_mail:1689728018@qq.com 微信:i_5iecity ICP备案证书号:浙ICP备13011823号

    浙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浙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