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否有这样一种焦虑? 它不源于工作上的压力,也不是感情问题。 但却让你辗转难眠,在朋友圈倒尽苦水。 这种焦虑就是: 每当过年时,饭桌上七大姑八大姨围着你问: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今年升职加薪了吗? 或者,在你的房间,父母随手就拿起你的日记本看了又看; 也可能是,好朋友未事先通知就来找你,让你忙碌的生活愈发手忙脚乱......
是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界限。 在一定的范围内,谁也不能进来。 即使最亲密的朋友进来,也会产生矛盾。 因为谁进来,谁就越位了。
讲真,这样一种心理不适,不仅发生在与熟人相处的时候。 有时候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对他人的越位更加肆无忌惮。 他们可以无视孕妇小孩,在公共场合随意抽烟; 他们可以不顾旁人的感受,排队插队、随地吐痰。 他们甚至无视你的存在,舒舒服服躺在并排的座椅上,一心只做霸座狗......
没错,LAW霸今天首先要说的,就是霸座行为! 春节将至,许多人大概都要赶着回家过年。 于是,一个“452人因霸座而被行政拘留”上了微博热搜榜:
恩,这慵懒的睡姿,“娇小”的体型,估计邻座的人已经选择手动忘记自己买的是坐票了。
甚至凶残一点的人,更是大闹动车车厢。 拳打车长,脚踢乘警!
真是惹不起,也不敢惹....... 借用一句翻译家朱生豪先生的话来调侃会相当“贴切”: 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对此,也有网友问道: 明明前段时间霸座事件频发,已经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为何还是有人以身犯法呢?
我想,他们也许并不是真的故意“以身犯法”。 而是站在自我的立场,认为这不过只是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情”—— “我占个座位怎么了,又没有抢你的钱,打你的人。” “不要碰我,你碰我这一下算怎么回事啊?”
是的,他们用耍泼的言语、蛮横的行为,构建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 越过他人的边界,侵犯他人的权益。 活脱脱地一副强盗嘴脸! 大多数人都鄙夷这样的人! 但不少人却实实在在成为了这样的人。 由此我想到,在日常的生活中,遵守他人的心理边界,到底有多重要?
2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理论,叫“电梯理论”。 它在完全尊重和符合人性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人际关系维护理论。 比如,我们一个人待在电梯里,会觉得很自然。 而如果中途进来了一个人,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往后靠,与之保持足够的距离。 慢慢地,不断有人进入电梯。 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空间就会所剩无几。 从而感到不适与焦虑。
我们的眼睛会一直盯着楼层指示灯。 希望尽快离开这个拥挤的电梯,就如同在说—— “快放我出去。” 事实证明,心理边界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那一条分界线。 它维持人的个性的同时,也对企图控制我们的人报以警惕。
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母女之间的对话。 女儿望着柜台上五颜六色的冰淇淋,向妈妈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我想要一个香草口味的冰淇淋。” “不觉得巧克力的更好吗?”妈妈反问道。 “不要,我就要吃香草口味的。” “我不觉得你喜欢香草的,巧克力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现在想吃香草的。” “你为什么可以这样倔强?真是个怪孩子。”
随着对话的深入,母亲的话也逐渐让人反感。 她似乎比女儿自己更了解女儿,并用母亲的权利否定了女儿的需求。 诚然,母亲的动机一定是不坏的! 但她的行为已经触犯到女儿的底线,也为日后的母女关系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 而人与人能和睦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尊重。 所以,请不要随便越过别人的界限。 记得罗振宇先生说过一句话—— 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是的,请释放善意,尊重他人的边界。
3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越亲密的关系,反而越需要边界呢?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 但始料未及的是,有一天,她的朋友突然患上焦虑症。 作为好闺蜜,她一开始十分乐意听朋友的倾述。 但是时间久了,她也慢慢变得厌倦起来。 总是在半夜被电话吵醒,还经常跑去外面陪她。 她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朋友很需要她的陪伴。
但她也有自己的生活,半个月后,她开始主动找朋友谈话: “我很重视我们之间的友谊,但现在的情况对我的负担很重,再这样下去,我想我也承受不住了。” “为了维持我们的友谊,可能我们需要一点相互的私人空间与约束。” 朋友听后,笑着答应了。 于是她们约定好了每周通话的时间和次数。 在保有私人生活的基础上,最终她陪着朋友一起度过了难关,友谊也愈发紧密。
我想,人一出生就面临孤独。 所以会渴望有人陪伴,会主动去寻求合适的伴侣。 但有时,孤独也并非一件坏事。 它让我们独立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 也能让人重新认识自己。 而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给予了这种必要的孤独时光。 以至让我们有勇气来承担爱情里的起伏、工作上的得失。 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毕竟,人既是群居动物,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