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荷兰莱顿大学官方网站消息,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张茂林于2019年1月17日因当地的一场公寓火灾不幸去世,年仅28岁。莱顿大学介绍,张茂林1991年生于湖南祁东秧塘村,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随后获得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并于201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荷兰莱顿大学攻读天文学博士。 此外,莱顿大学发起了帮助张茂林父母的活动,莱顿大学介绍,张茂林的逝世对于其农民父母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损失。张茂林本计划在父母年老之后,亲自照顾他们,但张茂林的逝世改变了一切。莱顿大学方面称,他们为了帮助张茂林的父母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未来,计划募集4.5万欧元(约人民币35万元),以支持张茂林父母10年左右的退休养老。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帮助张茂林父母项目网页上看到,截至北青报记者发稿时,捐款的金额已达5.8万多欧元。 据荷兰当地媒体报道,荷兰当地时间1月16日周三午夜到1月17日周四凌晨,在南荷兰省希勒霍姆镇的三座公寓发生大火。尽管起火公寓与附近的大部分居民安全逃生,张茂林却不幸罹难。荷兰当地消防部门发言人告诉媒体,火势起于一楼和阁楼,公寓的房顶整个被火烧塌了。火灾发生的原因还没有公布。(屈畅) 延伸阅读 家庭逃生十法 方法一、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方法二、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逃生。 方法三、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方法四、是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箭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生,可解“燃眉之急”。 方法五、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方法六、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方法七、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方法八、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快速从火灾逃生。 方法九、为暂时避难。火灾很大,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避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方法十、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逃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