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互联网 军事

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赛处罚名单出炉 258人被禁赛

来源:搜狐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29
摘要:昨日,2018深圳南半程山马拉松赛发出公告,组委会通过计时芯片数据,赛会录像,现场照片等材料证明,对258名违规跑者做出禁赛处理,其中伪造号码布18人,替跑3人,其他违规236人(其中穿过绿化带人数46人)。公告内容个如下: 根据《2018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

昨日,2018深圳南半程山马拉松赛发出公告,组委会通过计时芯片数据,赛会录像,现场照片等材料证明,对258名违规跑者做出禁赛处理,其中伪造号码布18人,替跑3人,其他违规236人(其中穿过绿化带人数46人)。公告内容个如下:


根据《2018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竞赛规程》第7-8条规定,对258名违规跑者做出禁赛处理,其中三人被永久禁赛,其余255人禁赛两年。并将处罚决定和褚经理结果上报至中国田径协会。

以下伪造号码布及替跑选手

永久禁止参加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

(18名伪造号码布人员名单将与公安系统进行人脸识别比对后处理)

其他违规行为选手(包含穿越绿化带名单)

两年内禁止参加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

希望广大跑者遵守赛事规程,尊重其他正常参赛的跑者,尊重体育精神,自觉维护赛场秩序;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将在今后赛事中加强赛事监督管理并融入技术手段,以跑者体验至上,共同营造健康、公正、公平的马拉松参赛环境。

如对上述处理有异议,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组委会

邮箱:sznsmarathon@crland.com.cn

电话:0755-26436962

附:

《2018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竞赛规程》第7-8条

出现以下违反比赛规定的参赛者将被取消参赛成绩,个人资料录入报名识别系统,两年内不准参加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并报请中国田径协会追加处罚。情节严重的,终身禁赛:

1、虚假年龄报名或报名后由他人替跑;

2、参赛者携带他人芯片或一名参赛者同时携带两枚或两枚以上芯片参加比赛;

3、不按规定的顺序在非本人参赛项目起跑区起跑;

4、起跑时不按规定时间出发抢跑;

5、关门时间到后不听劝阻、不停止比赛或退出比赛后又插入赛道;

6、没有按规定线路跑完所报项目全程,抄近道或乘交通工具途中插入;

7、未跑完所报项目全程,私自通过终点领取纪念品;

8、不服从赛事工作人员的指挥,干扰赛事,聚众闹事、打架斗殴;

9、在终点不按规定要求重复通过终点领取纪念品;

10、私自伪造号码布;

11、多人交替接力跑;

12、私自涂改、遮挡号码布参赛或是转让号码布;

13、出现不文明行为(如随地便溺、乱扔垃圾及破坏环境卫生等行为);

14、其他违反规则规定行为的。

2018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组委会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事件回顾:

北京时间11月25日上午,2018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在华润大厦前鸣枪开跑。作为国内口碑较好的半程马拉松赛事,今年南山半马报名比去年还要火爆,但同样出现一些乱象。赛后有监控视频显示,在赛道折返路段有部分选手直接穿过绿化带“抄近道”。经组委会确认,“确有违规行为,因人数众多,统计需要时间,查清之后绝不姑息”。

据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赛官方微博消息,2018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赛结束后,组委会收到一些关于比赛期间违规行为的报告,对此,我们深感遗憾。马拉松赛不止是一场奔跑,更是人生的修行;每位选手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体育精神和赛事制度负责。26日,组委会特发声明,将严查一切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

组委会发表声明称:“在比赛现场发生的所有违规行为(包括抄近道、套牌、替跑等行为),侵占了正常报名参赛选手有限的赛事补给和资源,破坏了马拉松赛场规则和秩序,也违反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等,现场裁判已第一时间将违规者清除出赛道,全力保障参赛选手的基本权益。”

此外,组委会表示工作人员已在赛后整理、分析现场照片和视频等素材,并与公安系统进行身份核实,一旦查证,将在官网公布违规名单及处罚结果。

对于此次事件,组委会深感遗憾并呼吁:“马拉松赛不止是一场奔跑,更是人生的修行;请热爱奔跑的朋友们,以正确心态对待马拉松这项运动,用身体力行去传达马拉松的精神,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对规则和底线负责!”同时,赛事组委会明确表示欢迎外界监督和举报,共同维护公平竞赛的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版权所有 元方科技  技术支持:元方科技 E_mail:1689728018@qq.com 微信:i_5iecity ICP备案证书号:浙ICP备13011823号

    浙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浙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