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据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网站6月28日消息,即将离任的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6月25日在渥太华举行离任招待会谈及中加关系未来时,引用了辛弃疾的诗。 大概一个月前,5月23日,卢沙野在出席中加关系研讨会时曾直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前中加关系出现严重困难,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 这句话很快被加拿大媒体捕捉,在报道卢大使即将离任时,加拿大《全国邮报》引用了这句话,同时引用的,还有他在演讲中提到一句中国谚语:“解铃还须系铃人”。 一句中国古诗,一句中国谚语,生动地描绘了中加关系现状,意味深长。 ![]() 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举办离任招待会。图自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网站 “立即纠正错误,以免痛上加痛” 2017年2月28日卢沙野飞抵渥太华担任中国驻加拿大特命全权大使。 即将离任之际,卢沙野在致辞时坦言,过去两年多时间,是自己外交生涯中“最为波澜起伏的一段经历”。 两年多的任期里,尤其是在过去的半年多特殊时间里,卢沙野多次通过外交场合、媒体采访以及在加拿大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等多渠道,发出中国声音,表明中方态度,为维护中方利益斗智斗勇。 “我们不希望看到加拿大走上背离公平正义的道路”“加方此次做法让中国人民寒心”“不要让傲慢与偏见蒙蔽了双眼和灵魂”卢沙野这些直面问题的警告,振聋发聩。 今年1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曾这样评论卢沙野在加方媒体上发表的一系列檄文:“卢大使文章可能戳到了某些加拿大人的痛处。我们希望这些人能痛定思痛,立即纠正错误,以免痛上加痛。” ![]() 卢沙野在使馆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图自外交部网站 今年1月17日,卢沙野在使馆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包括《环球邮报》路透社、《人民日报》在内的20家媒体参加。 其中,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提问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感受,即中国人对加拿大人有非常良好的印象,在中国媒体上几乎看不到对加拿大的负面报道。但加拿大某些主流媒体长期罔顾事实地诋毁、批评中国。对这种反差您怎么看? 卢沙野表示也有这种感觉,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一是加媒体过度地解读中国负面的东西。甚至有时候看到一些媒体报道,即使谈及中国正面的东西也使用负面的、调侃的语调和笔调。 二是某些媒体人脑子里有一种固有观念,如果中国的现实同他们脑子里所固有的观念不一致,他们在报道时就会修改这个现实,以便同他们的固有观念相一致。 “不畏浮云遮望眼” 提及中加关系现状,5月23日,卢沙野在出席中加关系研讨会时曾直言:“当前中加关系出现严重困难,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 加媒很快捕捉了这个信息,如何解决?加拿大《全国邮报》在一则报道中,意味深长地引用了卢沙野在演讲中提到的一句中国谚语:“解铃还须系铃人”。 看来,比起加媒对中国报道的偏见,加媒还是很深刻地理解了这句中国谚语的含义。 两年多的任期里,为维护中方利益的同时,卢沙野没有放弃促使中加关系回到正轨的努力。 卢沙野6月25日在致辞中回忆了上世纪70年代,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两国老一辈政治家能够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远见卓识,冲破重重阻力,开启了中加关系的大门。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图自视觉中国 卢沙野表示,他坚信,“中加关系当前面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而中加友好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更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加双方一定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展现勇气和智慧,通过共同努力解决困扰两国关系的难题。”说到这里,卢沙野又引用了一句古诗。 “解铃还须系铃人” 加拿大现在面临关键抉择。 6月29日下午,在G20大阪峰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特朗普表示,美国企业可以继续向华为出售零部件。CNN报道,特朗普称,美国公司可以和华为继续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6月29日下午,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日前任正非在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采访时的纪要。任正非就联邦快递、实体清单、华为专利费、5G、孟晚舟事件、加拿大投资等众多问题进行了解答。 关于在加拿大投资,任正非表示,如果不发生这次和美国的冲突,也不发生和加拿大的冲突,可能加拿大会成为我们的世界理论科研中心。 这样一个科研中心对加拿大有什么好处?任正非认为,随着美国越来越封闭,很多人才拿不到美国签证,他们只可能到加拿大去开会、工作、投资。为什么加拿大不能产生“硅谷”,一定会的。 ![]() 任正非。图自视觉中国 任正非表示,5G将来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就是一个工具。如果加拿大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形成能力,假设人工智能辅助人类提升十倍的生产力,那么加拿大就相当于变成3亿人口的工业大国。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中特别强调,迄今为止,华为还没有改变在加拿大大规模投资的策略。 选择取决于加拿大的决定。“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国大使离任前的劝诫,连持有偏见的加媒都能读懂,特鲁多政府是否能懂,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