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报道 美媒称,美国俄勒冈州对废品回收是认真的,当地居民已经习惯了要将牛奶纸盒、酸奶容器、麦片盒和红茶菌瓶子从垃圾中分出来。但今年,由于在中国作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规则变化——宣布不再进口“洋垃圾”,近几个月来,数十个美国城镇包括俄勒冈州的几个在内,数以千吨计留在路边的回收材料被送到垃圾填埋场,而在过去,地方政府会把他们用过的大多数纸张、塑料和其他废品运到中国进行处理。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30日报道,虽然一些美国废品公司已经改为在国内处理可回收材料,或者把更多材料运往其他的国家,但也有一些废品公司一直未能找到中国的替代市场。美国最大的废品管理公司之一“共和服务”负责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副总裁皮特·凯勒说:“突然间,在街头收集的废品没有地方可去了。” 报道称,由于中国的要求更严格了,这意味着如果废品中含有不可回收的材料,则更有可能被视为污染物。 报道称,对于小公司,比如为俄勒冈州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的罗格处理回收而言,中国的禁令已经令业务倾覆。这家公司的发言人加里·潘宁表示,今年头几个月,它把所有可回收物都送到了垃圾填埋场。最依赖中国回收厂的西部州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这个附带效应已扩散到西海岸以外。本·哈维是总部位于马塞诸塞州韦斯特堡的回收公司的总裁,他说他的公司通常有几百吨的库存,现在堆积了大约6000吨的废纸和纸板,在他约7400平方米的场地中,几乎有一半的空间里已经被废品包填满。 报道称,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回收商也在匆忙寻找替代。尽管如此,在美国许多地区,包括大部分重要城市,回收仍在照常进行。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正在进口更多并非本国加工的材料。一些垃圾公司已经通过储备材料来应对中国的禁令,同时寻找新的加工商,或指望中国重新考虑其政策。 据环境保护局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年回收约6600万吨材料,其中约三分之一出口。研究和倡导组织北美固体废弃物协会总干事戴维·比德曼说,过去这些出口大部分运往中国。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首要的海外市场,”贸易组织美国废料回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皮卡德说。 皮卡德说,尤其是2015年第一季度对中国出口额超过3亿美元的废塑料,今年第一季度仅为760万美元,同比下降90%。他表示,其他国家已经加入进来,开始接收更多塑料,但今年废塑料出口总量仍下降了40%。 “美国的回收计划出现了严重动荡,”比德曼说,“我们担心这会不会是新的常态。” 路边回收通常由私人公司运往分拣工厂,在那里,可销售的商品被分离出来,然后公司或地方政府将货物出售给国内或海外加工商。一些州和城市禁止这些公司丢弃塑料、纸张和纸板,但一些当地官员(包括俄勒冈州、马塞诸塞州,以及华盛顿州的一些城市)已批准豁免,可将无法出售的材料送到垃圾填埋场。 回收公司出售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在过去会得到报酬,”俄勒冈州环境质量部政策分析员彼得·斯潘德罗说,“现在他们付钱让别人拿走。” 报道称,在包括艾奥瓦州、缅因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部分地区,废物管理者正在继续回收利用,但将提高的成本转嫁给客户,或者正在考虑这样做。 回收商一直在自行处置他们的一些材料,但随着中国和其他可回收材料的买家收紧质量标准,自行处置的比例在上升。 “如果我们没有把它们清理干净,就无法推向市场,如果我们不能将其推向市场,不幸的是,它们就会进入垃圾填埋场,”罗格公司发言人潘宁说。
![]()
西雅图一家回收处理场里的可回收废品。(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延伸阅读】德媒称中国拒绝“洋垃圾”是好事:德废料回收业看到商机 5月28日报道 德媒称,中国开始将来自境外的塑料垃圾拒之门外,这对德国也有影响。德国业界人士称,为增加本国未来废料再利用比例,有必要增加相关装置,改善垃圾的回收利用。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月27日报道,德国回收业从中国对塑料垃圾的进口禁令中看到的是机会。联邦次生原料及处理联合会负责人普罗布斯特在慕尼黑对德新社表示,塑料垃圾通往中国的大门关闭了,但用于塑料处理业的回收物则受青睐,这在中国亦然。他强调,所以,应更多地看到新机会,而少言困境。 报道称,避免产生以及环保处理塑料垃圾也属于近日在慕尼黑举行的国际环保专业贸易博览会(Ifat,简称国际环博会)的主题。约3300个展商将展示涉及水、污水和原料回收利用的创新产品。联邦政府环境部长斯文娅·舒尔策出席开幕式。博览会期间的讨论会上,专家们将就如何解决海洋、河流里的塑料、微塑料污染问题、环境技术能在此作出何种贡献等议题交换意见,展开讨论。 报道称,从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停止进口塑料垃圾及其他垃圾。普罗布斯特说,从那时以来,情况显示,垃圾更多地出口去了越南或马来西亚,出口到东欧的垃圾量也出现增长,例如去往保加利亚或乌克兰的。不过,普罗布斯特指出,就数量而言,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都无法替代中国。而且,他估计,要不了多久,上述这些国家也同样会采取类似的进口限制,“塑料垃圾的出口没有前途,这也是好事儿。” 普罗布斯特指出,为提高德国塑料垃圾再利用比例,需要有更多的拣选和回收装置,也需要对回收物产品有更高的需求。他表示,正像今天对回收纸制品的使用已是理所当然一样,未来,使用来自回收物的塑料产品也应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如今,每个人都该寻找含有回收物的产品” 。他指出,公共机关,例如联邦及州政府部门,以及德国铁路公司这样的国家所有的企业应扮演先锋角色,应更注重使用回收产品。 据联邦环境局提供的数字,2015年,德国国内共产生了300万吨塑料包装垃圾,其中一半进入了垃圾焚烧装置。根据将从2019年1月起生效的包装法,至2022年,塑料包装的回收比例要从现在的36%增至63%。该机构也认为,为此,必须扩大垃圾处理装置能力。目前,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正有6个简易包装拣选装置在建。 【延伸阅读】中国海关开展集中行动打击“洋垃圾”走私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徐艳清 实习记者成昊隆):中国海关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第三轮集中行动22日启动,这是近年来海关开展的最大规模打击“洋垃圾”走私集中行动。 截至当日上午9时,已查获废矿渣、废五金等各类走私废物13.7万吨,查证走私废塑料、废矿渣、废五金共60.65万吨,抓获犯罪嫌疑人137名,获取了大批走私证据,查扣、冻结了大量非法资金。中国海关总署缉私局副局长陈涛介绍说:“这次全国直属海关超过半数参加了此次行动。从行动范围、出动警力到查证的数量,这次集中行动都是全国海关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收网行动。同时通过前两轮的打击,一些犯罪团伙的幕后主使逐步浮出了水面,这次我们的行动就是要抓主犯打团伙。虽然我们进行了三轮集中打击,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洋垃圾’走私进口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查发废矿渣的案件依然高发,同时利用他人许可证走私五金、废纸、废旧塑料的现象依然经常发生。” 陈涛还介绍说,中国海关倡议发起的“大地女神”第四期国际联合行动22日也同步启动。这位官员认为,此举再次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在固体废物管控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延伸阅读】昆明海关打掉7个“洋垃圾”走私犯罪团伙 新华社昆明5月22日电(记者 张东强)据昆明海关消息,该海关22日一举打掉7个“洋垃圾”走私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 据介绍,22日凌晨,昆明海关根据海关总署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第三轮专项集中打击行动部署,出动警力127名、车辆28辆,分为26个组,分别在西双版纳、昆明等地对行动目标开展统一抓捕行动。截至7时,此次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现场查扣国家禁止进口、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534吨,相关物证、账册一批,并查证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电瓶100余吨、限制进口的废塑料5000余吨,一举打掉以朱某、田某为首的走私固体废物犯罪团伙7个。 经昆明海关缉私局初步查明,近年来,以朱某、田某为首的走私犯罪团伙,在缅甸收购国家限制进口的废塑料等固体废物,交由岩某等人绕越设关点走私入境,再通过熊某、罗某等人运至昆明,卖给凌某、代某等4个团伙进行粗加工,生产成塑料制品销售牟利。同时,代某等人还涉嫌从缅甸购买并走私国家禁止进境的废旧电瓶入境,生产提炼贵金属。今年以来,朱某、田某团伙已经涉嫌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电瓶100余吨、限制进口的废塑料5000余吨。 另据了解,今年以来,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开展“蓝天2018”专项行动。1月至4月,昆明海关共查获走私废物案件39起,查获旧衣服、废塑料、废旧金属等各类废物、洋垃圾542.35吨。 昆明海关缉私局局长詹励表示,将坚决执行海关总署“2018打击洋垃圾蓝天行动”部署,坚决打击和查处非法走私“洋垃圾”入境,维护好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延伸阅读】中国“洋垃圾”禁令实施已逾4月 各国仍忙着“另谋出路” 5月5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回收资源”进口国,许多国家视为理所当然,但北京决定今年1月起禁止进口24种可回收废弃物,此举令各国“手忙脚乱”。如今禁令已经实施四个月以上,资源回收出口商仍忙着“另谋出路”。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5月4日援引美媒CNBC报道,面对上述变化,欧盟考虑对使用塑胶征税,英国寻求将一些“可回收资源”运到东南亚,美国则希望中国大陆取消禁令,但专家认为,以上没有一种做法可长期执行。此前,美国、英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多数“回收资源”都出口至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海关数据显示,在“洋垃圾”禁令上路后,第一季度中国大陆进口的塑胶、废纸、金属等固体废料骤减54%,同时期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进口“可回收资源”骤增,但专家认为,这些国家无法填补中国大陆留下来的缺口。 绿色和平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北京颁布禁令前,全球一半以上“回收资源”都运往中国大陆,高峰时中国大陆一年废弃塑料的进口量接近900万吨。 如今,中国大陆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益重视空气和水资源污染问题。中国大陆已关闭数万家污染严重的工厂,推广采用可再生能源,大量发行绿色债券。 报道称,不过,中国大陆仍有一段长路要走。尽管如此,在环保组织眼中,中国大陆禁收24种废弃物仍是一大胜利,此举不但让中国大陆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干净,也迫使各国加强处理自己的“可回收资源”。 【延伸阅读】厦门海关福建海警联手打掉一“洋垃圾”走私团伙
![]()
厦门海关联合福建省海警总队查获一起海上偷运走私“洋垃圾”案件。厦门海关 记者28日从厦门海关获悉,本月24日,在海关总署缉私局、中国海警局的统一部署下,厦门海关联合福建省海警总队开展陆海联动,成功查获一起海上偷运走私“洋垃圾”案件,阻止一批废纺织原料流入国内。 海关人士介绍,此次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现场查扣废纺织原料约500吨、走私运输船舶1艘,打掉一个海上偷运走私“洋垃圾”团伙。这是海关、海警开展海上综合执法、联勤联动的又一成功案例。 ![]()
现场查扣废纺织原料约500吨。厦门海关 经海关情报研判,今年4月8日,犯罪嫌疑人蔡某华纠集蔡某勇等人,利用“骏川168”号船舶从福建连江海域出发前往境外装运废纺织原料,准备伺机选择海上运输路线和靠泊点走私入境。获此情报后,厦门海关立即通报福建省海警总队,迅速成立联合指挥部,对该团伙活动情况进行严密监控,择机开展收网行动。 4月24日,在精确锁定目标船舶和主要目标嫌疑人后,厦门海关和福建海警总队,在福州海关的配合下,同步在福建石狮、福鼎、连江等地开展陆海联动,海警35104舰在福鼎海域成功缉获走私运输船舶“骏川168”号和涉案货物,主要目标嫌疑人全部落网。 经查,该批废纺织原料外观为不规则条状布头,有些为废旧内衣面料,均未经过海关检疫检测。为逃避打击,该团伙随船携带印有“MADEINCHINA”(即:中国制造)字样包装袋前往境外,对废纺织原料重新封装,意图通过境内包装袋进行伪装,伺机走私入境。经审讯,走私团伙将废纺织原料走私入境后,拟通过国内“文创”市场加工销售,制作成手工艺品等销售,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废纺织原料被列为禁止进口的24种固体废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