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政 社会

天河工程被质疑 气象学家:是荒诞幻想 望有关部门三思而行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23
摘要:据科学网11月21日报道,最近,天河工程启动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意。 新华社 资料图 我们陆续收到了多位气象学家的意见 中国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 科学争论是正常的。当一个理论还不成熟的时候,科学家有责任去完善理论

据科学网11月21日报道,最近,“天河工程”启动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意。

新华社 资料图

我们陆续收到了多位气象学家的意见——

中国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

科学争论是正常的。当一个理论还不成熟的时候,科学家有责任去完善理论以更地为决策服务。作为一项工程计划,“天河工程”应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充分讨论后再启动工程项目。国家的投入要为纳税人负责,要研究这些钱是不是值得花。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陆汉城:

这是一个既没有科学基础也没有技术可行性的荒诞幻想项目,居然得到立项支持,是不可思议的。人民的血汗要珍惜!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孙继明:

科学上对人工影响天气的云降水物理过程的认识还不完善和全面,还没有人工干预晴空大气形成云和降水的理论和技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科学家有责任向公众和决策部门进行科普,让大家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位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院士:

在气象学界集体缺席前期论证的情况下,决策部门不顾气象学家的诸多质疑,执意迅速推动“天河工程”。重大工程上马应征询各学科科学家的意见。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研究员杜钧:

为了不浪费宝贵的资源和误导公众,在没有得到气象部门的充分论证之前,希望有关部门三思而行,切不可好高骛远!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先看看,“天河工程”都干了啥。

我们综合青海大学、清华大学、青海省气象局等官方网站查询到资料,以及采访中获得的信息,整理一份“天河工程”的时间线,供大家参考:

最早的公开信息可追溯至2015年8月,清华大学、青海大学、青海省气象局联合开展“天河工程”人工增雨科学试验进入作业实验阶段。

布设的五个作业点共开展地面作业15次,其中火箭作业4次,耗用火箭弹8枚;燃烧炉作业11次,耗用碘化银1100克。

新闻还明确指出,“天河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西段工程中的的科学实验项目。项目利用三江源区天然的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一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

可见,最初的计划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2015年底,科技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共同建设了“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经费上看,2016-2017年,青海省科技厅投入1200万,青海大学投入3890万配套建设经费(包括中央财政800万,省级财政3090万),清华大学水沙科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伙伴实验室每年投入100万。

【延伸阅读】

我国启动“天河工程”星箭研制计划2020年完成“天河一号”首批发射

据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我国目前已正式启动“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天河工程”卫星模型将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

据天河卫星总指挥刘伟亮介绍,“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总研制,计划2020年完成“天河一号”卫星首批双星发射,开展“天河工程”的应用示范;计划2022年完成六星组网建设,届时将实现三江源地区一小时(24次/天)的卫星监测重访能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水汽传输的“空中走廊”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科学家王光谦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三江源地区的上空,存在来自西印度洋、东印度洋、云贵高原、中亚等方向传输过来的水汽通道,空中云水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版权所有 元方科技  技术支持:元方科技 E_mail:1689728018@qq.com 微信:i_5iecity ICP备案证书号:浙ICP备13011823号

    浙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浙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