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俊生 1992年,青春歌手艾敬在广州创作了民谣歌曲《我的1997》,引爆歌坛。在这首歌里,她唱出了中国年轻人对1997年的向往。而1997年之所以这么令人向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在这一年,曾离开祖国怀抱的香港要正式回归。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香港无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中国人民的儿子”走了 1997年终于来了。当香港回归的倒计时启动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中国先迎来了一个让人伤感的噩耗。 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深受亿万中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逝世了。这个悲伤的消息通过广播和电视迅速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图/人们在转播邓小平追悼会实况的电视机屏幕前默哀 邓小平,这位自称“中国人民的儿子”的老人,他一生的经历颇有传奇性。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多次失去了权力,又多次回到领导岗位。“文革”初期,他就和刘少奇一起,被作为党内最大的两个“走资派”打倒,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邓小平则被下放到江西的一个工厂参与劳动。 1973年,在林彪集团覆灭以后,邓小平获得重新启用。他积极进行治理整顿,希望把“文革”造成的损失挽救到最小,但很快与江青为首的“四人帮”集团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也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1976年他被再度靠边。 1977年,“四人帮”被粉碎后,邓小平再度出山。他虽然没有执掌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但他很快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为毛泽东之后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文革”中的个人命运起伏,使邓小平有机会深入到中国的底层,看清了人民的希望,也看清了国家前进的方向,因此他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这位充满政治远见的老人在他领航中国的时候,排除各种阻力,建立了领导人的退休制度,使国家避免了因最高领导人去世而可能产生的激烈的社会动荡。 图/1985年11月9日,邓小平和孙子邓卓棣在北京家中 最后几年,邓小平已经不再在媒体上露面,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依然在有序地前行,而他本人也过上了平静的晚年生活。人们在报上看到退休后的他含饴弄孙的照片,这个慈祥的老人像邻家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温暖,而这种生活图景正是中国老百姓已经久违的日子。邓小平在他生命的晚年,身体力行地向我们指引了一条中国的发展之路。 香港回归了 图/艾敬,《我的1997》是她首次发表的作品 1997年7月1日,艾敬在《我的1997》中盼望的日子终于到了。这一天,艾敬与她的父母,以及当时在日本读大学的两个妹妹相聚于香港,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她说:“当我们看着英国查尔斯王子的船离开了维多利亚港,我和家人都很激动。可当时我有少许的失落,我真希望能和祖国的观众一起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当庄严的五星红旗和美丽的香港紫荆花区旗一起在香港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时,我们格外怀念刚刚去世的邓小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英两国政府就开始了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考虑到香港脱离祖国已经百年,无论是香港的社会风俗还是香港居民的思想观念,都已经和内地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邓小平设计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制度。 图/1997年7月1日零时,湾仔会展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与紫荆花区旗,相伴冉冉升起 “一国两制”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政治设计。这一制度已经写进了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成为香港政治制度的基本保证。 两年后的1999年,中国又从葡萄牙政府手里收回了澳门,“一国两制”同样适用于这块与香港一水之隔的土地,保证了它回到祖国怀抱后,其基本政治制度不变,人民的生活不变。 邓小平在生前曾多次表示,等香港回归后要去一次,哪怕是坐着轮椅,也要“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遗憾的是,天不假年,就在香港即将回归的这一年,邓小平离开了我们,他的这一愿望也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 在香港这个“东方之珠”与祖国分离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的华人靠着自己的艰苦努力,打造出了它的繁华。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回归之前,改革开放后的内地的普通人对李嘉诚也不会陌生,这个从内地出走香港的传奇人物成为内地青年的楷模,很多年轻人按照他的模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在浙江温州、宁波等地,很多今天涌现出的富豪,在改革开放初期正是像李嘉诚一样,从小生意做起,慢慢成就自己的事业。 图/雅戈尔的工厂在变,李如成说,他创建雅戈尔时的初心未变 李如成,这位宁波土生土长的农民,在最初创业时就是像李嘉诚一样,以自己的裁缝手艺走街串巷,一点点地积累资金。早在1979年,他就创办了雅戈尔服装公司,在香港回归的时候,这家在宁波农村诞生的服装企业成功上市,今天,雅戈尔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一家跨国集团。而香港的回归给它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关键跳板。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已经步入老年的李如成不禁百感交集。 而很多香港人抓住内地正在展开改革开放的这次机会,到深圳等地投资、置业、创业。这不仅促进了两地的交融,推动深圳这个经济特区实现起飞,他们本人也因此改变了生活轨迹,实现了人生的腾飞。 金融风暴来临,香港挺过危机 1997年,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等待它的既有鲜花,也有风暴。当年一场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刚刚建立的香港特区政府形成了严峻考验,也对北京的中央政府发起了挑战。 就在香港回归的第二天,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之久的美元联系汇率制度,改为浮动汇率制,由市场来决定泰币价值,这直接导致泰币出现严重贬值,泰国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种混乱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市场,酿成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危机。 其时,香港特区政府刚刚建立,还缺乏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实力。10月17日,台湾“央行”为保卫新台币而损失50亿美元后,突然放弃前期坚决捍卫新台币汇率的政策,将香港推至金融风波的中心,使其联系汇率制受到猛烈攻击。在此后10天里,香港股市恒生指数猛跌30%,甚至累及华尔街和欧洲市场,日本多家大金融机构被迫倒闭。 图/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亚洲主要经济体中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只有回归祖国后的香港 这场危机一直发展到第二年。其时国际金融市场上以索罗斯为首的境外游资开始把做空的矛头对准港币,导致香港汇市股市出现剧烈波动,其影响甚至延伸到内地的A股市场和汇率市场。香港特区政府决定调集资金击退索罗斯的进攻,一共动用了1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集中托市,消耗了当时特区政府13%的外汇基金,这远远超过了1993年回归之前港英当局在“英镑保卫战”动用的资金。特区政府终于稳住了市场,在东南亚各国市场上横行霸道的索罗斯没有在香港市场上捞到便宜,最终败下阵来,狼狈离开。 这时候,已经回归的香港切实地感受到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在自身外汇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面对香港出现的困难,中央政府依然给予了有力的支援。在压力面前,中央政府明确了人民币不贬值的策略,使香港能够借助中央的力量战胜难关。这场史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遭遇到的最大困难”持续了两年多时间,虽然汇市和股市也一度出现了剧烈动荡,但香港市场没有垮掉,市面保持了基本的景气度。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1997年,中国尽管经历了许多大事,但通过20来年的努力,改革开放的基础已经建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虽然去世了,但他开创的这一事业已经不可能逆转。中国人民笑着进入了1997年,也笑着告别了1997年。 就在这一年,由王朔编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甲方乙方》第一次以“贺岁片”的名义进入电影市场,坐在剧场里的观众在一阵阵笑声中感受到了俗世生活的快乐。 图/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主演葛优、刘蓓 《甲方乙方》在中国电影史上至少创了两个“第一”:1949年以来第一部为特定档期所拍摄的影片;第一部采取导演不领取片酬、而于影片利润中提成的“风险共担”形式的影片。影片上映以后,大获成功,在当年度的大众电影百花奖中,《甲方乙方》获得最佳影片奖,葛优和刘蓓分获最佳男女主角奖。 《甲方乙方》作为贺岁片,在1997年12月底公开上映,影片结尾有一句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观众对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图/《甲方乙方》影片结尾,“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1997年的故事,有再多的时间也讲不完,它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它又是那样的让人依依不舍。我的1997,我们的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