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政 社会

寒潮蓝色预警解除 未来几天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将陆续缓慢回升

来源:中国天气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31
摘要: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31日6时解除寒潮蓝色预警:强冷空气对我国造成的降温影响已趋于结束,因此解除寒潮蓝色预警。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陆续缓慢回升。1月4日之后,南方地区气温将由目前的明显偏低逐渐回升至接近常年或略偏高水平。 数说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31日6时解除寒潮蓝色预警:强冷空气对我国造成的降温影响已趋于结束,因此解除寒潮蓝色预警。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陆续缓慢回升。1月4日之后,南方地区气温将由目前的明显偏低逐渐回升至接近常年或略偏高水平。

数说寒潮:气候在变暖 寒潮反而变多了吗?

今年入冬以来,仅仅12月中央气象台就两次发布寒潮预警,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温显著,多地气温刷入冬新低,甚至突破历史极值,很多小伙伴直呼冻傻了。因此有人质疑,不是全球变暖了吗,怎么还这么多寒潮?是寒潮变多了吗?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增暖幅度大于其他季节

目前全球变暖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17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偏高0.46℃,高出工业化前水平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公报称2018年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将创下有记录以来第四高位,公报还称有记录以来20个最热年份都出现在过去22年,其中最近4年占据了排行榜前4位。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正研级高工王遵娅表示,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在近几十年也表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1901-2017年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21℃,且监测显示近20年是20世纪以来最暖的时期。中国各区域的年平均气温都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北方增暖幅度大于南方,冬季增暖幅度大于其他季节。

190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图

秋季是寒潮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 年寒潮频次呈减少趋势

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潮也最常出现在冬季吗?为了统计方便,我们将春夏秋冬统一为3-5月、6-8月、9-11月和12-2月,根据中国气象局《冷空气过程监测业务规定》(试行),我们对历史上强冷空气和寒潮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强冷空气过程在冬季发生最为频繁,平均每年发生4.2次,其次为秋季;而寒潮过程则出现在秋季的频率最高,年均发生1.87次,冬季次之,其中11月出现寒潮频率最高,平均每年出现0.9次。(注:6-8月不开展冷空气活动监测)

中国各月强冷空气和寒潮发生频次

中国四季发生寒潮和强冷空气过程的频次

那么气候变暖背景下,寒潮是变多还是变少了?通过统计发现近几十年来,年寒潮过程频次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4次/10年。同时,年强冷空气频次也呈微弱减少趋势。对此,王遵娅解释称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

1961-2015年中国年区域性寒潮过程频次变化

1961-2015年中国年区域性强冷空气过程频次变化

寒潮减少了 为啥还那么冷?

很多网友表示寒潮都减少了,为何还是那么冷,今年12月全国就出现了2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真是冻哭了。近年来全球也出现了多个极端冷事件案例,如:2008年我国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就与频繁而强烈的冷空气活动有关;2009年初,低温、暴风雪席卷北美和欧洲大部,多地出现严寒天气;2012年1月,欧洲多国出现严寒暴雪,仅波兰就冻死30余人;2015年11月21日至27日,中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河北保定、山东济南等113站的最低气温跌破1961年以来11月最低气温记录等。

这些极端冷事件似乎又跟寒潮变少有些冲突。对此,王遵娅解释道,寒潮的减少并不表示它就不发生了,只要寒潮到来,就会带来剧烈降温,并伴随出现低温、大风、雨雪等天气,严重时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和损害。寒潮强度和频次的变化会受到全球气候背景,以及不同时空尺度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的影响。有专家认为,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增暖不均匀,北极地区的增暖幅度较中纬度和低纬地区都要大,这使得低纬和高纬之间的温度梯度变小,并进一步使得欧亚中高纬地区的环流经向度增大,从而让冷空气更容易向中纬度区域爆发;也有学者认为全球变暖使得北极海冰加速融化,有利于加强中高纬地区的阻塞高压,从而有利于冷空气爆发南下。全球变暖与寒潮频次和强度变化的关系很复杂,并不是说全球变暖就再也不会冷了,在一定条件下反而可能更冷。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版权所有 元方科技  技术支持:元方科技 E_mail:1689728018@qq.com 微信:i_5iecity ICP备案证书号:浙ICP备13011823号

    浙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浙公网安备 33068102000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