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5月16日 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在京举行。 会上,扫雷英雄杜富国 向习近平总书记敬上特殊军礼, 总书记左手握住他的手肘, 右手轻拍其肩膀, 致以亲切的问候。 面对危险, 人的本能是逃离。 可是却有人 总让别人逃离, 把危险留给自己。 2018年10月11日, 面对危险的爆炸物, 扫雷战士杜富国对身旁的战友说: “你退后,让我来。” 爆炸瞬间, 他用身躯向右一挡, 战友安然无恙, 他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爆炸发生地在 云南省东南部麻栗坡县天保口岸。 这里貌似不起眼, 却有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名字--- 坝子雷场。 “只有把这片雷区排除掉, 边境线的百姓 才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之前, 麻栗坡原本是富庶的经济林区, 种满了芭蕉、茶叶。
某次边境作战后, 当地群众的承包地里 留下大量处于战斗状态的未爆品, 它们威力巨大、 位置不固定, 边民耕种时被炸死、炸伤的事件时有发生。 2015年, 扫雷大队成立了, 杜富国得知消息后 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 当时,他的一名同年兵 非常担心他的安全, 劝他说: “挖地雷特别危险, 你要慎重考虑。” 可是杜富国却有另外一番想法。 这个出生在贵州遵义老区的边防战士 是家中第一个穿上军装的人, 他曾无数次倍感自豪地 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巡逻站岗, 也曾十分痛心地目睹 边民饱受雷患的辛酸景象。 “危险谁都怕, 但我就是觉得光荣, 能为百姓做些实事。” 不久,他就将微信和QQ昵称 改为“雷神”和“征服死亡地带”, 并通过刻苦训练 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
踏上了雷区。 扫雷大队来了, 百姓争相给他们做向导; 危险排除了, 庄稼有了好收成。 这些温暖的场面, 在每一名扫雷兵心里 都是一片美丽的风景。
杜富国感到, 只有把这片雷区排除掉了, 边境线的百姓才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他在请战书里这样写道: “当我了解到生活在雷区的村庄 十年间被炸三次的惨痛事件时, 我的心难以平静, 我感到冥冥中这就是我的使命, 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 “我只是像平常一样, 干了一件平常的事” 扫雷作业通常采用的火烧、诱爆办法, 需要先清理山上的植被, 再对未爆品进行排除或销毁。 但是麻栗坡县天保口岸 上方的雷区更为复杂。 这里山高坡陡, 雷区下面就是人流密集的口岸, 也是“一带一路”重要的交通枢纽。 一旦实施爆破 就会有山体塌方。 而且,拆弹机器人无法攀爬作业, 只能进行人工排雷。
虽然雷区只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但是扫雷大队每天 都会发现几百枚爆炸物。 其中,脸盆大小的反坦克地雷 可以瞬间把一辆坦克炸成碎片。 来到扫雷大队的3年多, 杜富国排除各种未爆品 多达2400多个, 堪称扫雷队的尖子。 2018年10月11日那天, 扫雷大队去坝子雷场执行任务。 面对一枚杀伤力极大的加重手榴弹, 杜富国对战友艾岩说: “你退后,让我来。” 艾岩刚走出2米, 爆炸就发生了。 杜富国满脸是血, 双手被炸。 地面依稀可见的 只有迷彩服残存的碎片。 一个多星期,他昏迷不醒, 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 “艾岩怎么样?”
病房里, 只有战友们啜泣的声音。 杜富国又接着说: “你们别害怕,我没事, 扫雷的工作你们替我继续完成吧。” 27岁,正是青春绽放的年华。 在命悬一线的瞬间, 这个年轻的战士 为什么能发自本能地 成为舍己救人的英雄? 部队从一些记录日常训练的照片中 意外找到了答案。 “当我们仔细去看这些照片, 才发现富国说出那句 ‘让我来’并非偶然。” 杜富国曾经的分队长李华健说, 他平时生活和训练都是如此, 什么都抢着干, 什么苦活脏活累活都主动承担, 别人搬一箱炸药, 他自我加压搬两箱, 这些都是他的真实瞬间。
照片中, 有一张记录的是2018年夏天 扫雷大队参加泥石流灾害救援行动。 杜富国发现一所学校楼顶上 站着好几个孩子, 他毫不犹豫冲过去, 把他们全部抱到安全地带。
另一张记录的是大队成立以来 第一次遇到反坦克地雷, 杜富国作为队里首屈一指的能手 很自然地上前一步: “你们都退后,让我来。” 照片定格, 他拿着刚排除掉的地雷, 满是汗水的脸上笑容绽放。 英雄的出现从来不是偶然, 杜富国的身旁 还站着很多像他一样的人。 杜富国说: “刚刚来到扫雷大队的时候, 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那时候老班长和干部骨干 都会主动教我们,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 他们也经常说: ‘让我来’, 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口头禅, 是我们扫雷大队的传统。 所以我只是像平常一样, 干了一件平常的事。 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 我还会说‘让我来’。” 既往没有类似病例, 教科书上没有现成方案—— 杜富国负伤后的功能障碍, 曾让国内顶尖专家束手无策。 亲人和医护人员一直不敢告诉他: 失去双眼和双手, 今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没想到,得知真实情况后, 杜富国沉默了一分钟, 只说了一句:都这样了,还是要坚强面对。 穿衣、吃饭、走路、洗澡…… 以前很容易的事,都变得如此麻烦。 他忍受着针扎般的伤口疼痛,
还有千百次的尝试后,失败的滋味。 今年2月,杜富国第一次用辅具 吃到了第一勺蛋炒饭。 这距离他第一次学习吃饭 已经整整过去了两个半月。 他用重达3斤的肌电假肢 每天练习抓取重物, 他甩着两只空荡荡的袖管同战友们跑步, 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强度训练加速康复…… 他又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冲锋在前、 勇不言败的英雄形象! “我会乐观,会坚强, 因为我是一名军人, 是一名曾经直面生死考验的扫雷兵。” 面对社会各界对他的关心与掌声, 他笑得淡然、 目光坚定: “请大家放心, 虽然失去了双手, 但是我还有双腿, 还能够继续为梦想奔跑, 你们的扫雷兵杜富国还在!”
扫雷大队的战友们 也给富国送来了一份特殊礼物—— 2018年11月16日, 他们用手拉手、徒步检验的方式, 把最后一块扫清的雷场 移交给当地百姓。 昔日的“死亡地带”变回良田沃土, 已经种满芭蕉、茶叶、玉米、草果等 各类经济作物。 和平年代, 奉献与牺牲更显英雄本色。 战友们再一次全员递交请战书, 主动申请到新的雷场执行任务, 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掉队。 一份份请战书, 是战友们对富国的承诺。 这些朝夕相处的兄弟, 已经走出富国负伤后的迷茫, 要替富国去完成他的心愿。 “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 临行前,战友们帮助他 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归队仪式, 一同喊出那撼天动地的口号。 双眼依旧蒙着纱布, 富国的脸上,有泪, 那是好男儿不轻弹的泪, 无声说出他从未更改的誓言。 他说: “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 我还会说‘让我来’, 因为我是一名军人、 一名扫雷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