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被称为“中国高铁标杆和典范”的京沪高铁是中国高铁旅客运输量最大 、运行速度最快、最繁忙的线路。今天的“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让我们通过京沪高铁 ,来看看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程。
这里是中国第一座高铁站——北京南站,每天从这里出发到达的旅客超过13万人,其中70%的旅客都是穿梭在北京上海的高铁线路上。在自助票机上10秒左右就能取到预定的车票,凭着“刷脸”两三秒就能验票上车,京沪之间说走就走早就成了常态。
在当时一些国家的高速铁路已经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京沪通道建设一系列方案的探讨、论证更具挑战。
1993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报告》提出,建设京沪高铁是迫切需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国力上是能够承受的,建设资金是可以解决的。
在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档案馆里,京沪高铁全线的部分设计资料见证和记录着京沪高铁的诞生和成长轨迹。
在这些历史资料中,仅设计文件中的初步设计总说明书就有400多页达40多万字。这是北京南站最终的设计图纸,作为中国的第一座高铁站,它设计经过了几十次修改。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推翻,设计者在挑战中一点一点填补着中国高铁的空白。
2011年6月30日,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它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它连接中国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把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鲁、苏、冀、皖四省链接在一起,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
依托京沪高铁的标准和经验,中国高铁网越织越密,此后建成的京哈、太青、徐兰、沪汉蓉、沪昆和宁杭等10多条高速铁路与京沪高铁连接,通达范围基本覆盖全国。至2018年,中国高铁里程达2.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高铁已累计运送旅客超过100亿人次。
|